微博截图 狂犬.png

近日广东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引发关注,患者被咬后并未就医处置,3个月后发病,医治无效身亡。

随着气温攀升,猫狗等动物易出现烦躁攻击行为,动物伤人进入高发季。

一、为什么夏季更需警惕动物伤人?

 

1、动物行为变化

高温导致宠物烦躁易怒,尤其未绝育雄性动物

夏季户外活动增多,流浪动物领地意识增强

人们外出增多,衣服未遮盖的胳膊、大腿

2、真实案例警示

202410

南阳三岁儿童因狂犬死亡病例

202411

长沙县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,系被自养狗咬伤

20256

广东病例:被咬后仅自行消毒,未及时就医

疾控中心数据:

我国95%以上狂犬病患者死亡因未规范处置

2024年全国报告狂犬病170

WTO(世卫组织)及中国疾控中心指出

狂犬病,可预防,不可治疗

一旦发作,致死率几乎100%


二、被咬后必须做的4件事

 

  • 伤口冲洗是最高优先级

规范冲洗可降低90%的病毒感染风险

专业的清洗设备+专业冲洗清洁

持续15分钟的高压冲洗

可降低狂犬病感染风险达40%

 

  •  及时阻断病毒

被动免疫制剂(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、单抗制剂)的核心作用,阻断早期病毒对神经的攻击,形成关键屏障;

被动免疫制剂局部浸润注射可降低90%发病风险;

3级暴露者,若仅接种疫苗不用被动免疫制剂,发病风险增加50;头面部2级暴露且致伤动物不明健康状况

老人、小孩、免疫低下者2级暴露

均需注射被动免疫制剂

 

  •  疫苗是建立长期免疫的核心手段

被动免疫制剂:注射后立即生效,阻隔病毒,保护期仅‌21天左右;

疫苗:需‌7-14产生抗体,精准中和狂犬病毒,可提供数年的持久免疫力。

两者联用形成‌“即时拦截+长期防护”‌ 的无缝防御

因此,严格完成5针接种程序(第0/3/7/14/28天)

 

  • 及时中和抗体检测,查漏补缺

10%人群因体质差异(如肿瘤患者/长期用激素者),接种后抗体仍低于保护水平;

头面部伤/免疫缺陷者,属于高危暴露,抗体达标率低于30%强制检测写入《2025狂犬病防控指南》

WHO规定中和抗体≥0.5 IU/mL才具保护力

 

三、破除两大致命误区

 

❌ 谣言1超过24小时打疫苗没用
真相:只要在发病前接种均有效(潜伏期通常1-3个月)

 谣言2家养宠物不用打疫苗
真相:我国狂犬病案例中37%健康宠物传播

 

四、特别提醒

 

即使微小伤口也可能感染病毒!

因此,这些情况必须就医:

被野生动物/流浪动物所伤

伤口位于头面部(潜伏期更短)

家养动物所伤(含接种疫苗动物在内)

▪ 6个月前,已全流程接种狂犬疫苗的人


一旦被动物致伤,紧急联系24小时动物咬伤预约热线:

18670317639

(微信同号,+打招呼内容备注“伤口”)